凌晨4时,曼谷果园的果农把刚刚采摘下来的山竹装进冷链箱,三天后,这些山竹将出现在成都某社区团购的自提点,成为当地百姓餐桌上物美价廉的热带水果;
印尼爪哇岛的手工作坊里,工匠安德里亚诺正将手工木雕打包发往广州,过去他的作品只能通过外贸公司批量收购,利润被层层压缩,如今通过跨境电商平台他可以直接对接中国消费者,商品售价提升50%;
肯尼亚内罗毕的马赛市场,玛莎编织的草篮旁摆着平板电脑,过去只能卖给游客的手工艺品,现在通过海外仓可直达欧洲家庭,去年她的商品销售额突破5万美元,她用这笔钱给村子修了水井……
这些真实的案例正是“丝路电商”开辟新途径惠及伙伴国百姓的缩影。自2016年以来,中国丝路电商伙伴国已达36个,打造了一系列合作品牌,建成120个线上线下国家馆,在22个伙伴国建设了67个直采基地。
在第四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期间,“丝路电商日”活动如约而至。乘着钱江潮涌,八方宾朋再次相聚杭州,共绘未来经济新图景,共谱数字丝路新生态。
“丝路电商”推动更多务实成果落地
“丝路电商”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多方协同推进。过去几年间,中国携手伙伴国从共享中国大市场机遇向共享、共建全球电商大市场升级,“丝路电商”国际合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为推动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作出了积极贡献。
“丝路电商”拓展全球市场新路径。中国已连续12年保持全球最大网络零售市场地位,不仅发展自己,也积极拥抱世界,通过举办“丝路电商”全球主题活动、上合组织电商产业对接会、中阿博览会等,吸引近百国参与,达成230项合作意向。“丝路电商”正推动更多务实成果落地。
“丝路电商”打造制度型开放新平台。“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在电子提单应用、电子发票、跨境互操作等方面积累了12项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多地开展差异化制度创新,如浙江推动发布5项电商国际标准,助力电商规则标准相融相通。
浙江是全国电商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2024年,浙江与“丝路电商”伙伴国进出口额达1.7万亿元,同比增长4.1%。其中跨境电商进出口额659亿元,增速达35.3%,远高于一般贸易。
如何取得这一亮眼成绩?浙江省副省长卢山介绍道,一方面,物流通道更畅达。浙江已开通至伙伴国的海运航线75条、空运航线21条,“义新欧”中欧班列成为连接多国的钢铁驼队。同时,企业合作不断深化,如浙江康迪科技与印尼企业合作,探索使用四足机器人完成“最后一公里”配送。
另一方面,创新模式不断涌现。浙江汇聚了全国超2/3的跨境电商平台,企业投资的海外电商平台带动支付、结算、人才等全链条创新。去年以来,“直播+平台+跨境电商”融合模式,助力大量中小企业拓展跨境业务。
“浙江正全力建设高能级开放强省,已出台加力推动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打造国际跨境电商枢纽省,构建以数贸会为引领、杭甬义为中心、多地特色发展的‘1+3+N’新格局。”卢山介绍道,在本届博览会上,杭州、义乌等地也将与阿联酋、印尼等国企业深化对接合作。
“浙江愿依托商品市场、综试区、龙头企业及数字系统等,与伙伴国加强数字清关、海外仓共建、品牌出海等合作,拓宽‘丝路电商’边界,共享发展红利。”卢山说。
国际各界共享合作新机遇
今天,全球贸易版图正被重新定义,当传统壁垒试图阻隔商机,当地域距离仍在考验协同,“丝路电商”如一道穿透云雾的光,让中小企业的产品登上世界舞台,让不同市场的消费需求在指尖相遇。
俄罗斯联邦经济发展部部长马克西姆·列舍特尼科夫表示,互联网与移动技术正推动全球在线消费,数字平台的崛起重构了产业链与供应链。俄罗斯电商在过去4年保持约30%的年增长率。目前,俄罗斯线上零售占比超过15%,平台交易占在线交易的57%。两大本土平台在全国设有超21万个自提点,覆盖80%的订单,并带动约60%的仓储物流与相关地产投资。
在列舍特尼科夫看来,平台是技术创新的试验场,俄中在共建质量互信平台、支持通过双方数字平台扩大双向出口、联合开发物流技术,特别是在“最后一公里”配送方案等方面合作潜力巨大。“俄罗斯领军电商企业阿维塔公司将进入中国市场,期待借本届博览会,俄中电商企业能进一步开拓合作机遇。”
印度尼西亚经济统筹部副部长阿里·穆尔托波·辛博隆介绍,印尼作为东南亚最大电商市场,2024年销售额约900亿美元,预计2030年将达到3600亿美元。电商已成为印尼数字贸易的核心力量,助力超过6500万家中小微企业拓展全球市场,目前仅有30%实现数字化,中小企业数字化程度和出口比例都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在辛博隆看来,人工智能是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希望借助人工智能等数字工具帮助印尼中小企业降低市场门槛、提升业绩;同时,期待在教育、人力资源和数字技术领域与中国等国家开展更多政府级合作,共同推动安全高效的数字转型。
阿联酋经济和旅游部次长阿卜杜拉·阿勒萨利赫指出,电子商务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与包容的重要引擎。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阿联酋凭借连接东西方的区位优势成为重要枢纽。“如今数字丝绸之路成为双方合作的自然延伸,为促进经济一体化提供了新的平台,也为数字经济和电子商务领域的合作开辟了广阔空间。”
阿勒萨利赫介绍,通过投资智能基础设施与完善灵活的法律法规,阿联酋在全球物流绩效指数中居第12位,杰贝阿里港年吞吐量超1500万箱,居全球前列。2024年外商直接投资达456亿美元,全球排名第十。
“中国是阿联酋第一大贸易伙伴,阿联酋亦是中国商品进入中东和非洲的主要门户。”阿勒萨利赫说道,随着数字贸易技术创新和新经济领域合作的拓展,阿中正在加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阿联酋欢迎中国企业充分利用阿先进的数字和物流体系拓展市场,同时也支持阿联酋企业扩大在中国市场的布局,把握中国先进数字经济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机遇。”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组织投资与企业司司长李楠指出,数字经济正在改写贸易、投资和发展的规则。联合国贸发组织发布的《世界投资报告2025》显示,受地缘政治、贸易壁垒和关税不确定性影响,2024年全球投资总体下降,但数字经济投资增长了一倍。2025年全球线上销售额达到27万亿美元,其中,跨境贸易交易额达到3万亿美元。
“近2/3的人进行线上购物,但在最不发达国家,这个比例仅为5.8%。”李楠认为,数字转型必须实现连接而非排斥,不弥合这些差距,数字贸易可能会加剧原有的不平等。
在李楠看来,中国的实践既展示了数字经济的潜力和规模,也为其他发展中经济体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中国各类平台不仅为庞大的国内市场带来了效率和便利,还赋能了小型企业、女性创业者和农村社区,使他们能够和全球消费者紧密连接。“这种‘丝路电商’的倡议和愿景,包括‘一带一路’倡议,正将这些成果推广到更多发达、发展中经济体,帮助他们抓住数字浪潮,实现包容性和可持续繁荣。”(文图 本报记者 刘旭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