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水晶文化创意产业园,规划占地1000亩,建筑总面积30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6亿元。按照“生态化、园林化、现代化”的发展定位和“两个中心” (即管理服务中心、文化研究中心)、“四大片区”(即生产加工区、创意研发区、原石交易区和产品展示区)的功能布局,通过集聚一批水晶宝玉石设计、加工、包装及其关联企业,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合作共建创意研发中心,邀请国内外著名工艺美术大师设立大师工作室等,全力打造国内唯一、世界知名的国家级水晶文化产业园。产业园于2011年启动建设,目前已建成集创意设计、加工展示、办公食宿等功能为一体的独栋建筑48幢,完成建筑面积13.8万平方米,“六纵五横”内部路网体系全部建成,铺设沥青道路4.2万平方米,完成绿化面积8.5万平方米,共完成投资约3.8亿元,初步建成了文化创意与生产加工融合发展的水晶产业特色集聚区。
截至目前,招引至善坊水晶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恒达珠宝有限公司、福建艺雕创作中心、海龙水晶工艺品有限公司、连云港博凡珠宝有限公司、北京东方艺珍花丝镶嵌厂等省内外水晶珠宝加工、电子商务及配套企业和文化传媒机构55余家。其中水晶大姐吴兆娥荣获中国驰名商标,至善坊、恒达珠宝、海龙水晶、天迈国际、博凡珠宝获江苏省著名商标。同时园区致力于打造水晶宝玉石研发高地。产业园人才培育及招引取得初步成效。目前产业园有曹志涛、张玉成、吴建敏、徐利剑等7位国家级大师,有陈旭辉、孙睿、苏鹏、张立成等4位中国青年玉雕艺术家,有陈令勇、吴兆娥、苏明贤等14人位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和工艺美术名人,建立了9个水晶名人工作室。与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合作,成立了“东海水晶学院”和“东海水晶产教融合基地”,并合作培养“3+3”大专层次水晶工艺人才;与淮海工学院联办两届水晶产品创意设计大赛;在产业园大师工作室建立了“高水平人才培养基地”。
产业园先后获批江苏省服务业发展重点项目、江苏省重点文化产业园区、江苏省首批文化科技产业园、江苏省重点培育小企业创业基地、江苏省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江苏省首批省级众创集聚区、江苏省工业旅游示范区和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2015年产业园成功获评中国水晶文化创意产业园。
加快发展水晶产业电子商务是东海水晶产业升级的必然要求。电子商务是传统产业的加速器、倍增器,是传统产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有效载体和重要手段。东海水晶文化创意产业园电子商务的深入应用极大地提升东海水晶加工企业内部的运行效率和企业间的业务协同能力,进一步提高东海水晶产业在全球的影响力。同时,通过积极发展围绕产业的电子商务服务,聚合国内外水晶宝玉石产业资源,打通国际国内的市场通道,使众多中小型企业通过互联网构造一个虚拟的大市场,直接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改变贸易形态,提升贸易能级,大大促进整个水晶产业快速发展,促进水晶产业转型升级;东海水晶文化创意产业园电子商务应用突破城市的地理空间和自然资源限制,降低物质资源和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发展绿色经济,是建立“高端化、集群化、总部型、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的最佳途径。东海水晶文化创意产业园的电子商务发展方便了百姓生活、改善了民生、进一步提高城市经济影响力和辐射力,将使东海水晶产业增强在国际国内经济格局中的核心竞争力,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园区管委会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适度超前原则,规划建设东海水晶文化创意产业园。通过制定配套的产业政策,完善配套的基础设施,创新公共服务模式,建立电子商务产学研合作机制,加快汇聚优势企业和人、财、物等方面的优势资源,加快建设规范、健康、有序和可持续发展的电子商务示范产业园区,形成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
近年来园区进一步优化、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通信网络化、宽带化、无线化。实施“园区光网”,打造“光速园区”,实现“百兆到户、千兆进楼、T级出口”的网络覆盖,100%光缆进楼(FTTO)、100%光纤到户(FTTH),所有企业100%光缆覆盖、满足企业光纤到户(FTTH)的差异化服务。全面升级信息化基础设施,使园区信息化基础设施率先达到领先水平。
同时园区积极建设有水晶特色的移动电子商务平台,发挥本地移动终端高占有率优势,重点发展移动电子商务,方便用户随时随地获取所需的服务、应用和信息。积极推进园区信息化平台建设,打造智慧园区和园区商圈示范区,通过普及移动业务和个人信息机等终端,全面推广面向园区的电子商务应用。
为优化电子商务配送体系,加快培育园区现代物流企业,实现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一体化运作。初步建立快捷高效、安全方便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招引中通等大型快递公司进驻产业园,为园区电子商务企业提供更高效、便捷的物流配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