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坚持以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创建为引领,把农村电子商务作为助推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有力抓手,推动电子商务与乡村振兴、产业转型、农产品上行和农民致富等工作深入融合,县域电商经济发展氛围浓厚,增长势头迅猛,经济社会效益显著。2022年1-9月,商河县累计网络零售额达到212284.9万元,同比增长74.2%,增速位居全市第1位,高于全市增速53.2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增速53.2个百分点,其中农产品网络零售额53580.3万元,同比增长126.9%,增速位居全市第3位,高于全市增速57.8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增速96.2个百分点,商河县逐渐探索出一条电子商务助推乡村振兴发展的新路径。
强化顶层设计
电子商务助推乡村振兴“有力度”
党建引领筑堡垒。商河县成立电商行业党委,大力推进电商行业“党建赋能”工程,搭建红色服务平台,下设电商企业联合党支部、两新组织党支部、电商直播行业党支部,形成电商行业党委政治统领、企业支部典型带动、行业支部指导服务的全方位的“党建+电商”服务体系,为助力乡村振兴筑牢组织堡垒。出台政策强保障。商河县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意见》(商政发【2020】4号),每年安排1000万电商发展专项资金,统筹整合其他涉农资金和产业引导资金,充分释放政策红利,不断激发农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乡村振兴健康有序发展。健全机制促发展。商河县成立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电商工作领导小组,涵盖31个县直部门及12个乡镇,提出“12310”电商发展思路,将电商发展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综合绩效考核,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实现电子商务助力乡村振兴“有抓手”。
搭建服务平台
电子商务助推乡村振兴“有温度”
完善载体促提升。依托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打造商河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占地面积4020平方米,设立直播间、电教室、交流室、会议室、办公室、培训室、视觉设计中心等,服务设施不断完善。组建团队充力量。引进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园区运营专家,组建园区专业运营团队22人,为电商企业和从业者提供培训孵化、业务咨询、技术指导、货源对接、金融支持等一条龙服务,累计服务企业200余家。创新模式抓引进。积极探索“企业主导、政府支持、以企养园”的“电商产业园3.0”模式,不断研究行业、集聚企业、打造产业,去年来共引进企业近300家。
优化物流配送
电子商务助推乡村振兴“有速度”
夯实基础高效分拣。建设县级公共仓储物流配送中心1处,面积3400平方米,整合入驻4家快递公司,推进全县快递实现“同仓共配、高效分拣”,月分拣量达60余万单。完善资源共享体系。坚持上下并行、利民富乡的建站原则,在全县建设112个电商服务站(点),县、镇、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不断完善,加强政府各部门资源整合和数据共享,实现“一站多能、一站共享”,为城乡居民提供多元化信息服务。搭建平台全域覆盖。开发县级智慧物流管理平台,优化6条快递物流配送路线,做到镇村全通达、配送更便捷,打通农产品上行“最初一公里”和快递进村“最后一公里”,实现农村商贸物流服务功能全域覆盖。
推动产业融合
电子商务助推乡村振兴“有广度”
电商赋能产业增效。立足本地特色产业优势,推进电子商务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产业腾飞插上电商的翅膀,延长产业链条,创建“中国淘宝村”,引导100多家传统企业提档升级,开拓线上销售渠道,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推动产业发展提质增效。数字引领品牌提升。不断打响擦亮“点赞商河”农产品公共区域品牌和“鼓乡小货郎”电商区域公共品牌,积极打造“网货池”,不断将“产品”变“网货”,“线下”转“线上”,涌现50余款“网红产品”。直播助力农民致富。积极开展“电商直播、百团助农”活动,联合各大线上线下平台和龙头企业,组建电商发展联盟,制定农产品线上销售数字化营销方案,组织开展100余场电商直播活动,带动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近亿元,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凝聚人才力量
电子商务助推乡村振兴“有深度”
干部带头先试先行。商河县倡导领导干部示范带动,组建县、镇、村三级领导干部“带货天团”20余人,全县上下掀起直播热潮,不但挖掘了本土电商直播人才,为农村电商发展储备了后备力量,更为农村农业现代化发展、为乡村振兴储备了电商人才。培训开路典型带动。积极开展电商人才培训,实行一对一指导,全程跟踪化服务,累计培训电商人才5000余名,打造典型52人,涌现出刘朝丽、刘越、李硕德、粽子姐等一批农村电商带头人,在先进典型带动下,通过培育一批、扶持一批、引进一批相结合的方式,不断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人才动力。孵化培育创业增收。积极培育规模化、结构化的电商人才队伍,将“手机变成新农具,数据变成新农资,直播变成新农活,主播变成新农人,粉丝变成新农友,网络变成新农田”,为乡村发展培养300余名懂农业、懂电商、懂市场的“新农人”,增长了增收致富的“新本领”,营造了全县电商创业就业的良好氛围。(张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