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地方案例

[农村电商] 松阳县电商兴农 争当共同富裕模范生

文章来源:浙江省商务厅   文章类型:转载   内容分类:地方案例   发布时间:2021-09-02 13:37

  近年来,松阳县坚持用数字打开“两山”通道,把发展以茶产业为主导的电商作为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切实撬动生态产品价值高效转换,为山区县加快发展找到了一把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金钥匙”。全县网络零售额从2016年的10亿到2020年的32亿,仅用时4年,年均增长5.58亿元。2021年1—7月,全县实现网络零售额23.27亿元,同比增长54.2%,增速排名全省第9,以茶叶为拳头产品的农产品网络零售额总量达18.78亿元,同比增长143.9%,总量位列全市第一。

  一、聚焦政策集成,催生县域电商发展引力

  坚定不移地将发展电子商务作为“一把手”工程,连续出台《松阳县促进电子商务高质量发展的二十条意见(试行)》《松阳县推进茶产业转型升级扶持办法》等一揽子利好政策,积极开展县乡、政企多层联动,创新“三前三后三配套”电商产业孵化机制(前有孵化中心+后有产业园区,做到产业链配套;前有政府的指引和考核奖励+后有市场化运营,实现奖惩配套;前有专业人才培训+后有操作实训,达到人才配套)。累计投入资金9600余万元,为500余家电商争取创业贷款8000余万元。

  二、聚焦产业集成,催生县域电商发展主力

  茶产业是松阳的主导产业,全县40%人口从事茶产业、50%农民收入来自茶产业、60%农业产值来源于茶产业。近年来,松阳县深入推进数字赋能茶产业打造乡村振兴“金名片”,在平台电商、直播带货风起云涌之际,立足县域发展实际,狠抓茶产业电商化工程,培育茶叶网店1500家,带动就业7000余人,造就了茶叶电子商务在松阳春潮涌动的良好态势。2020年,全县茶叶网络零售额10.86亿元,同比增长84.69%。1-7月全县在第三方电商平台产生茶叶线上订单714.33万件,网络零售额9.07亿元,同比增长41.05%。目前,全县累计培育直播电商400余家,在浙南茶叶市场,逐渐形成了人、货、场为一体的直播电商新业态,每逢集市日有近200余“茶主播”直播带货,日均销售茶叶3万余斤,销售额500余万元,使得数据成为新农资、直播成为新农活、主播成为新农民。特别是,2020年夏秋茶期间,通过直播带货,间接推动茶青、干茶销售额翻1.5番,直播带货成为松阳电商发展新动能。

  三、聚焦平台集成,催生县域电商发展动力

  松阳县聚力于充分发挥政府作用,通过出台租金补贴、运营绩效奖励、宽带补助等政策,撬动社会资本2亿多元参与电商集聚园区建设,有效促进“两进两回”“家门口致富”,不断提高群众获得感、归属感、幸福感。建成的松阳祥瑞电子商务产业园、松阳康洁电子商务园、浙南茶叶市场电子商务集聚区、松阳县茶叶电子商务孵化园等4个集聚园区,总面积6万多平方米,居全市第一,累计集聚优质电商近450家,形成了服装电商、直播经济、跨境电商、茶叶电商“四位一体”的县域电商发展格局。松阳县在推动社会资本参与电商集聚园区建设的过程中,积极引导电商园区运营企业探索自身造血功能,通过为入驻提供原材料集采服务、金融服务、个性化运营服务等,既为运营企业创造了经济效益,也有效破解了电子商务集聚区单纯依靠政府输血才能生存的问题,全县电子商务集聚区生机盎然,发展势头迅猛。

  四、聚焦品牌集成,催生县域电商发展合力

  松阳县全面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块链追溯体系和产品质量认证体系建设,获得产品认证证书近10余款,累计纳入统一监管平台企业近100家,覆盖松阳香茶种植基地面积近5000亩,新实现“浙农码”平台统一对接。

  五、聚焦服务集成,催生县域电商发展推力

  松阳县以建设“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县域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和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深入推进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快递物流服务进乡村,有力地促进了电商创业、农产品上行和工业品下行。

  今年8月,松阳县完成了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的提升改造,县乡村三级电商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集业务培训、技术指导、货源对接等功能为一体的全新的松阳县电商公共服务中心成功上线。该中心是一个数字化电商公共服务平台,以构建科学、完善、专业的县域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和人才培训体系为目标,以电子商务为基础,以一站式O2O服务为核心,全力打造“电子商务+产业+服务”的综合服务体系,通过整合优势资源、发挥资源聚集效应,积极推动全县“电商换市”和数字化改革,促进传统企业转型升级,打造独具松阳特色的“共富电商示范”,助力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截至目前,松阳县电商公共服务中心累计服务电商9000余人次,成功帮助300余名创业者开设网店。累计培训电商初、中、高级人才9000余人次,举办青年创业项目大赛、十大杰出青年网商评选等主题活动10余场。培育中国农村电商讲师、省级电子商务评审员等各类认证人才4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