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吃莲子的家人们知道,湖南湘潭的湘莲,还有建莲、宣莲被称为中国三大莲子……”在湖南老农派湘莲食品有限公司,网络主播正向拼多多粉丝介绍湘潭县花石湘莲的功效和食用方法,粉丝下单后,工作人员立即对产品打包、装箱,当天发出。企业每天平均出货6000多单,最多时可达13000多单。搭乘着农村电商快速发展的东风,让花石湘莲走上黑龙江、新疆等地消费者的餐桌,去年企业网络销售湘莲900多吨,销售额达3000多万元。
近年来,湘潭市围绕三农改革,按照“全域统筹、分层定位、因地制宜、做强特色”的思路,夯基础、建体系、搭平台、强特色,大力发展农村电商,进一步振兴了农村经济,激发了农村活力。2020年5月,湘潭县在推进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积极发展农村电商和产销对接方面获得国务院激励表彰。2020年7月,湘潭县、韶山市获批2020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2021年5月,湘乡市被湖南省推荐进2021年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公示名单。
全域统筹整体推进
在发展农村电商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坚持全市“一盘棋”,全域统筹、整体推进。真正做到“县有中心村有点、上行加速下行快、平台带动为主线,流通渠道更顺畅”的发展局面。一是抓站点建设,建成三级电商服务体系。市级以京东湘潭电商产业园、58众创新经济产业园、58科创乡村振兴产业园三个电商园区为核心,集聚全市农村电商领头企业形成电商服务第一方阵。建成3个县级电商服务中心,形成对县域区域的辐射。以农村淘宝和邮乐小店、银河商贸、供销联耘等平台为载体,建设了4000多个村级电商服务站,电商服务遍布全市各个村落。二是抓物流畅通,打通电商最后1公里。依托农村淘宝、银河商贸和邮政快递等物流平台打通全市农村电商物流瓶颈。整合“三通一达”和顺丰等快递资源,实现从县到村“包裹聚一车,一条线配送”,从村到县“包裹一把抓,进城再分家”,有效提高了物流效率。为有效解决“最初和最后1公里”的问题,湘潭市湘潭县创造性的探索出以“工业品下行”快递物流带动“农产品上行”的“五共物流模式”。即:共建一园区、共享一系统、共用一渠道、共织一张网、共保一稳定,极大的提高了农村电商的物流效率。三是抓人才培育,扶持产业发展生力军。近年来,已累计开展200场以上电商培训,深入送学到乡镇和村培训上万人次,实行普惠型和精英型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为农村培养了一批电商带头人。上好“基础课”,着重做好电商知识宣讲,政策解读,向农村地区普及电商知识。上好“精英课”,针对农村合作社,对中大型种养殖专业户开展专业培训,引导他们“触电升级”。上好“实践课”,针对已经开展电商业务农村电商企业,组织专业团队上门问诊,提高运营能力。同时,引入京东大学。与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共建电子商务专业,累计培训500余名电商专业人才。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湘潭市大力实行农村电商“一县一品”“一镇一品”战略,引导鼓励全市各农业特产抱团触网。一是培育特色建集群。湘潭市已经形成了花石湘莲,茶恩寺竹床、水府庙刁子鱼、壶天红薯粉丝、韶山毛氏系列特产、石鼓油纸伞等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农产品电商特色集群,影响不断扩大,对其它产业形成了示范带动效应。数据显示这些行业的年电商销售总额已经超过了3亿元,且正在快速增长。二是完善链条强生态。湘潭市根据各类特色农产品的特性,引导打造种植-加工-销售-物流的完整产业生态链,构建“电商企业+村委会+合作社+农户”四方联盟。形成企业负责产品平台运营和产品销售,村委负责组织农户生产,合作社负责产品收集和包装,农户负责生产的联动发展体系。基本上所有的特色产业集群的种养殖、加工、销售都是在本地完成,形成了一个个特色产业生态圈。三是集中资源树品牌。积极对接京东特色馆、天猫特产馆、苏宁中华特产馆等全国性平台资源。实施“十大品牌计划”,组织专业团队利用线上线下融合,线下展示推广,线上销售配送的模式打造区域性核心品牌,形成县域经济名片。培育了林弘堂湘莲、典靓竹床、宇昌竹纸伞、水府火培鱼、佬农夫红薯粉丝和毛氏红烧肉等一批优秀农产品电商品牌。
通过电商的助力,湘潭市多个特色农产品获得了新生。例如2016年前,湘潭县茶恩寺镇竹木制品企业线上线下总销售额不到2000万,且不断萎缩,濒临倒闭。2016年开始,将电商和产业进行对接,2020年电商销售额已经达到1亿元以上,增长500%,带动当地2000多人就业,基本上占领了淘系竹床市场。湘潭县石鼓镇竹纸伞是当地的一个传统手艺,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没有接触电商前,当地手工艺人只是农闲时制作一些产品换点零花钱用。发展电商后,这个传统手工艺品迎来发展春天。当地现已有20家竹纸伞加工厂,年产值达到4000余万元,带动就业1000人以上。
依靠平台创新引领
始终把握电商行业发展的特性,多种模式、多种业态发展农村电商。行业趋势是什么,就发展什么;什么平台发展快,就引进什么,紧跟时代潮流。一是重视平台价值。“以平台促集聚”,利用和京东合作的契机,引导支持县市区农产品企业积极入驻京东,对接京东商城资源。通过京东湘潭电商产业园进行电商企业聚集,为全市涉农产品销售企业入驻及上行提供绿色通道,目前已支持上行京东平台企业40家,其中包括11家初级农产品销售企业,29家加工农产品销售企业。通过园区全方位、多渠道的扶持及培育,仅京东平台就实现本地农特产品销售额9300万元。二是拥抱行业前沿。和京东合作建设京东(湘潭)直播基地,提供直播带货、直播选品、提案咨询、企业品牌定位分析、企业上行直播平台优化指导、直播岗位培训服务、直播店铺分析定位、直播代运营等多维度、一体化的落地服务。与淘宝、拼多多、抖音等平台合作,开展“电商直播”“短视频”制作专题培训;融合“新零售”概念举办各类电商节,促进线上线下新融合,通过举办“电商扶贫助农创业大赛”“湘潭优品”创意设计大赛、“网上年货节”“6·18县长带货”等电商活动,极大地推动了电商理念在全市的普及,使更多的企业和个人参与到活动中来。大力推广“拼多多”“微商”“扶贫小店”“云集微店”等新模式,促进农村电商多元发展。三是做好“四全”保障。政策支持全,做好顶层设计,出台各类政策措施,鼓励农村电商发展。要素配置全,加大电商发展“人、财、物”的要素保障。平台对接全,积极走出去、引进来,对接各大电商平台,鼓励企业多平台应用。服务体系全,建立健全服务体系,引进第三方服务企业,为企业提供法律、运营、培训、策划等多方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