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用核桃木制作的碗勺等传统手工艺产品,通过抖音直播平均每天的下单量可达200—300单,直播电商让传统手工艺品焕发新生机。”5月17日,“四季看新疆”之“追着花儿看新疆”大型主题采访团走进新疆和田地区(市)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该中心负责人董永飞向法治日报记者介绍。
近年来,和田地区抢抓国家“互联网+”战略发展机遇,大力推进电商产业发展,逐步形成“服务网商+区域品牌+产业融合”电商助农发展模式。
目前,该中心设有文化历史展示区、电商发展长廊、供销展厅、直播互动区、众创空间等功能区,为企业提供法律援助、电商云仓、就业指导、营销推广等服务。中心入驻了8个县市区域公共品牌、120余个知名企业品牌,520余款农副产品实现线下展销,孵化了20余家电商企业,通过常态化开展直播带货助力和田农副产品走向全国。
提升电商公共服务水平
打好惠企纾困“组合拳”
和田地区(市)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经数字化改造,升级为集展销选品、对外合作、培训、孵化、创业为一体的地区级综合电商产业园区。“入驻团队可免费享受办公场地、直播间、设施设备、水电暖、网络宽带等服务。”董永飞说,该中心已为电商爱好者提供4185次指导服务,带动375人就业增收。
据悉,和田聚力打造电商直播示范标杆,创建30个示范直播间,实现了“网红”达人“拎包直播零困难”,示范直播间日订单量达2600余单,探索形成了“本地达人+小视频+直播带货”的特色发展模式。“希望把我们的艾德莱斯带到全世界,送给身边的朋友。”正在展厅进行直播带货的主播米日古丽·亚生对记者说。
推进品牌“标准化”建设
点燃特色产业“新引擎”
叫响一个品牌,带动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经济。中心搭建和田地区溯源管理平台,对55款产品进行质量追溯,现已发放溯源码55000余枚,同时加快“两品一标”认证,为3家企业对接核桃、葡萄干、肉苁蓉等产品的有机认证相关工作。董永飞介绍,中心通过“一物一码”的数字化手段为商品打造了电子身份证,顾客只需要通过手机扫描商品上的溯源二维码,就能清楚了解到商品原产地的种植情况和企业资质等信息,一定程度上增强了顾客对产品和品牌的信赖度。
搭乘电商致富“直通车”
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记者了解到,该中心通过“电商+产业、产业+就业、就业+创业”三种融合发展模式,与全地区36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制定“一对一”电商帮扶计划并常态化开展帮扶,引导22家传统企业转型从事电商工作。近两年来,联合地区商务局、地区文旅局、融媒体中心、各县市商工局结合“千村直播万人带货”“十业联动百企直播”等活动要求开展电商活动5800余场,带动全地区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超11.6亿元,持续推动和田地区电商产业蓬勃发展。
该中心通过公益性直播助农带货和商业性直播带货的形式为本土电商人才提供机会,充实本土电商直播力量,加强本土电商人才培养,提高电商直播在群众中的覆盖面、参与率和认可度。同时,进一步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减少中间商环节,增加群众收入,助力乡村振兴,助推电商高质量发展。
电商在和田的兴起与发展,激活了乡村振兴新动能,广大群众搭乘电商“快车”,铺就了致富新路。一根网线、一部手机打破了传统销售的信息壁垒,为农产品插上了“金翅膀”,让和田的核桃、大枣、石榴等农特产品由被动销售转为主动营销,带动经济持续升温。(全媒体记者/赵颖 见习记者 胡建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