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嘉兴,消费热潮如钱江潮水般奔涌不息。
嘉兴市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1至6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447.5亿元,同比增长5.7%。这一增速不仅较一季度提升0.2个百分点,更分别高出全省、全国平均水平0.4个和0.7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以10%的增速,跃居全省第四。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稳步增长,有效折射出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政策效应。在这5.7%增速的背后,嘉兴正通过消费升级不断激活市场新蓝海。
政策组合拳,点燃消费升级引擎
消费引擎的强劲轰鸣,离不开精准有力的政策“燃料”。2025年初以来,嘉兴紧抓国家扩大内需战略机遇,其中以旧换新政策成效尤为显著。
1至6月,全市密集开展140余场消费品以旧换新“五进”活动,商务领域累计使用以旧换新资金12.3亿元,使用进度高达146%。在真金白银的撬动下,升级类消费迎来爆发式增长,限额以上单位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大幅增长396%,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19%,新能源汽车亦实现稳健提升21%。
除了以旧换新政策,嘉兴还打出了提振消费的“组合拳”。2025年4月,嘉兴市出台大力提振和扩大消费实施方案,围绕增收减负、大宗消费、银发经济等20项任务精准施策,构建全域消费生态。1至6月累计发放汽车、商超、餐饮等各类消费券1.78亿元,强力撬动近70亿元消费,有效推动上半年社零增速持续提升。
“消费券对我们门店的订单量和客流量增长都有明显助力,能加速客户的下单决策。”某汽车品牌嘉兴城南店市场经理表示。嘉兴经开区在“五一”假期前启动总额1500万元的汽车消费券发放活动,直接带动该门店“五一”假期订单量飙升至80台,远超2024年同期水平。
政策红利更延伸至生产端。在“两新”“两重”政策支持下,全市纺织机械进口额增长2.3倍,同期纺织原料进口增长10.5%;内需提升显著带动资源类商品进口,羊毛及毛条、金属矿砂、纸浆进口分别增长14.6%、36.5%、17.1%;居民“舌尖上的需求”推动进口食品增长60.3%。二季度进口增速较一季度跃升16.0个百分点,推动上半年全市进口总额达570.8亿元,同比增长3.9%。
场景业态革新,拓宽消费新蓝海
消费活力的释放,更在于空间的拓展与形态的蝶变。2025年初以来,嘉兴以节兴市,结合重点节庆、重要节点,精心策划200余场促消费活动。
以端午节为例,嘉兴深耕端午文化IP,持续打响“过端午 到嘉兴”文旅品牌,共接待全域游客158.5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0.93亿元,成功将节日“流量”转化为文商旅融合发展的“能量”。
当下,“逛工厂店”成为节假日新潮流。嘉兴加速落地“1+3+N”工厂店集聚区战略,少年路中心城区工厂店集聚区持续优化,海宁皮革城、濮院毛衫市场、平湖服装城三大专业市场工厂店集聚示范区提档升级,秀洲家居等N个特色融合工厂店集聚区崭露头角,为消费者提供高性价比的源头好货。
作为“流量收割机”,首店成为商场里的新晋“排队王”,拉动消费作用显著。1至6月,嘉兴聚焦首店经济,吸引国内外知名品牌设立首店、旗舰店、体验店49个,为城市商业持续注入新鲜血液。
餐饮业作为城市“烟火气”的代表,也表现亮眼。1至6月,全市餐饮收入102.14亿元,增长13.2%。在2025“味美浙江”餐饮消费欢乐市集上,嘉兴设立的“嘉兴府”专馆广受好评。
数字引擎轰鸣,网络零售领跑全省
翻看经济“半年报”,线上消费无疑是嘉兴消费版图最亮眼的增长极:1至6月,全市实现网络零售额695.4亿元,同比增长17%,以分别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7.6个和8.5个百分点的增速,勇夺全省第一。
“今年‘618’大促期间,我们的销售额是往年的八九倍,单天销售额就有十几万元。”浙江某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表示,这家嘉兴的老字号品牌,以前主要是门店销售与传统电商相结合的营销模式,2025年开始试水新电商模式,通过与数字化网络平台的嫁接合作,实现了销量新突破。
上半年,嘉兴通过“网上年货节”“双品网购节”“618年中大促”等活动,成功打通线上线下场景,吸引超3000家次商家参与,累计直播超2.5万场次,直接带动网络销售额突破20亿元。同时,电商载体持续升级,海宁皮革城选品中心凭借强大供应链与专业服务获评省级电商选品中心,为产业集聚树立标杆。
嘉兴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促消费是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是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抓手,嘉兴消费市场空间广、消费增长潜力大,接下来,嘉兴将把促消费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以更实举措、更大力度推动消费扩量提质增效,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