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充分利用短视频、直播等电商模式大发展的机遇,以“特产加持、基地承载、品牌引领、数商兴农、电商突破”为路径,以互联网思维推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村从相对落后向更加开放转变,农业由“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农民从纯粹的生产者向集生产、加工、销售技能于一身的新农人转变,取得了初步成果。今年1—9月,全市实现公共网络零售额80.19亿元,同比增长24.4%,增速是限上商品零售额的2.07倍,网络零售额占限上商品零售额比重达13.3%。
“电商+基地”创品牌,以需促供倒逼“种得好”。宜昌出台《服务业发展奖励补贴办法》《加快电子商务发展提升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的若干措施》《推动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等政策措施,积极引导电商经营主体或联盟依托本地柑橘、茶叶、大米、高山蔬菜等特色优势产业,领办协办农业生产基地,构筑“电商+基地”产销联合体。实行统一种植规程、统一保护价收购、统一品牌包装、统一检测检疫、统一渠道销售“五统一”管理,“以需促供”打造专业基地和特色品牌,推进生产标准化、绿色化,倒逼农业种植转型和农产品质提升。
在“电商+基地”模式引领下,全市涉农电商主体突破8000家。秭归脐橙、远安鸣凤米、长阳山蔬、当阳鱼腥草等一批电商区域公共品牌和绿色优质产品享誉屏幕内外,远销大江南北。其中,湖北云尚云仓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以长阳高山蔬菜基地为依托,在“抖音”平台直播带货,专营长阳山蔬日均销量达15万斤,销售额突破4千万元,已连续两月位居“抖音”全国生鲜蔬菜类销量榜第一。
“电商+产品”拓市场,以新促变实现“卖得好”。在农产品销售依靠专业市场、果蔬交易市场的传统模式之外,宜昌开辟直播带货、电商货源地直采直发等销售新渠道,积极培育本地电商龙头企业和直播达人,促“农人”变“达人”,组织开展电商直播活动,打通农产品销售“最后一公里”。
今年1—9月,全市共举办柑橘、茶叶、大米、山蔬等各类直播带货活动10万场次。其中,宜昌网上年货节67家重点电商企业实现网上零售额7812.27万元。第七届线上春茶节实现协议购销金额10.5亿元。在“电商+产品”促动下,“秭归草帽姑娘”龚雪,“宜都花哥”张兴国、“三峡茶姑娘”望华鑫等一批新农人脱颖而出,成为粉丝量超高的直播达人。谢蓉、王恩珍、黄蓉、周旭宏、郑建华、宋涛、刘攀攀等55人获评“中国农村电商致富带头人”。
随着网红的兴起,产品的远销,宜昌电商产业也实现了质变。1至9月,全市新增电商进限企业85家,累计在库电商企业达265家。秭归县跻身“第一批全国农村电商‘领跑县’”,全省唯一。当阳市获批全国首批农村电商快递协同发展示范区,全市唯一。宜昌顺丰速运、誉福天下、钱钱网、桔缘合作社、鑫勇泰、百誉物流等6个项目获批全国快递服务现代农业示范项目。
“电商+农民”促双赢,联农带农实现“腰包鼓”。宜昌通过“电商+”联农带农,促进了农民增收,实现了农特产品市场售价的两至五倍翻番。“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秭归华维物流园“电商+基地+农户”销售宜昌柑橘、宜昌茶叶、秭归脐橙等农特产品,其中,单品“秭归脐橙”年均销售量达14万吨,销售额突破15亿元,带动秭归县1万余名果农年人均增收近1万元。目前,“长阳西红柿”由1元/公斤涨至5.6元/公斤,“百里洲沙梨”由4元/公斤涨至20元/公斤,“当阳鱼腥草”由8元/公斤涨至32元/公斤,“秭归脐橙”由5元/公斤涨至12元/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