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河,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的一个小县城,位于黑龙江省东北边陲,与俄罗斯隔江相望,边境线长达128公里,这里素有“鱼跃赫哲乡,蜜淌乌苏里”之称。
2023年人口普查当地的常住人口仅有13万,而这样一个小小的边城每年在电商领域的缴税竟然高达2000万元。实现这样发展成果,是因为当地把电商经济融入到了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
第一书记的新使命
过去的饶河县,所有农产品都需要自产自销,由于交通不便、市场需求小,农民收入也并不高。然而,当电商经济在当地发展起来后,一切都在发生着新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电商在饶河当地的经济发展中占有了越来越大的比重。
近年来,饶河县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中,也搭上了互联网快车。通过电商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兴边富民、稳边固边,制定出台《饶河县关于推进线上线下互动创新协同发展新零售模式实施方案》,建成6300平方米集选品、云仓、孵化等服务于一体的电商直播基地。
2022年饶河县的电商交易额为2.6亿,但是到了2023年交易额达到了惊人的10.3亿,同比增长百分之二百九十七。这样成就取得的背后,是当地造就了百万级粉丝主播15人,十万级粉丝主播有100人,万级主播达到了200人以上。
在饶河县电商经济发展过程中,有一支网红队伍非常特殊。他们都具有官方的身份——驻村第一书记
作为饶河县政府各个部门下派到各个乡镇村的“第一书记”,在两年的工作周期内,直播带货,帮助村民卖出地产好物是他们的一个重要工作。
张生龙是饶河县林业和草原局派驻到饶河县昌盛村的一名第一书记。2021年6月驻村以来,他不仅帮助当地村民搞建设、树新风,同时还要上网带货——这俨然已经成为饶河县驻村书记们的基本功。
“我的网络账号从去年建立到现在已经涨粉一万二千多人,帮村民的带货收入也达到了77万元,这都是给老百姓送去的真金白银。”张生龙告诉记者:“我的目标是利用电商平台助力乡村振兴,让每个村都有自己的特色。”
2022年7月,因为电商的兴起,这些第一驻村书记由下而上自发申请成立了驻村工作驿站,其主要目的是帮助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比如村里的蜂蜜、其他村的木耳、玉米等,希望通过驿站统一销售,让产品能够更好、更快地进入市场。而驿站也从一开始的11个驻村书记发展到如今的37个。
振兴发展新路子
在没有电商经济的时候,饶河县的村民们想要把自己的农产品销售出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销路难找、运输成本高、利润薄等制约因素让当地的农产品经济发展步履缓慢。
但是随着电商经济的发展,打破了以往小作坊生产的旧模式,形成了当地发展新模式。这种新模式,让农民致富的目标更稳定、更长久。
在饶河当地务农20多年的魏振民在2014年为了节省种植成本与同村的朋友成立了合作社。一开始,合作社通过为当地农民在采购种子、化肥时,通过人多、量大的方式与厂家谈判,从而节约成本。
合作社最开始只有7个人,现如今已经发展到了822人,覆盖了全县9个乡镇30多家合作社,辐射范围包括饶河全县,入社土地30万亩。在合作社的业务不断壮大的同时,当地电商产业也开始平行发展。有着良好合作发展基础的合作社,把目光不仅仅停留在了集体购买种子、化肥省钱这个方面,更是向集体销售,形成品牌规模方面做起了新尝试。
“电商平台的发展,让我们合作社‘产加销’一体化成为可能。”魏振民告诉记者,现在当地已经形成了合作社社员种植、合作社企业加工、由电商办进行销售的模式。由当地村民共同打造的赫津、金满贯、泽饶等大米品牌、玉米、桦树汁等产品,在电商平台的推动下,产品销量扩大了十倍不止。
在形成新产品的同时,这个“产加销”的模式还为当地提供了间歇性就业岗位200多个。
魏振民告诉记者,今后他们在降低种植成本,强化产品品牌的同时,进一步走好电商销售的路子,按照互联网思维把合作社打造成饶河一张特别的名片,从而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