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宁津县是国家级制种大县。围绕提高科技种田水平,近年来当地积极构建覆盖全县的“农业农情监测平台”和“码上丰收”为农服务程序,双平台衔接配合通过数字赋能实现秋粮监测、管理、收获的全流程服务,确保秋粮丰收、颗粒归仓。
眼下,宁津县70多万亩玉米距离收获还有半个月时间。当地农业部门正依托“农业农情监测平台”,向种植户实时发送管理方案。在津城街道洼刘村,种粮大户宋某正利用无人机对长势偏弱的玉米植株喷施叶面肥。
宁津县津城街道洼刘村种粮大户宋某告诉记者,现在种地跟原来不一样了,有了农业大数据平台,种地非常方便。地里土壤墒情,氮、磷、钾含量,在手机上一目了然,缺啥补啥,能够帮助农民精打细算,提高产量、增加效益。
从“会”种地,到“慧”种地。宁津县利用5G技术,集成遥感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农业技术,搭建起的“农业农情监测平台”,现已覆盖全县70万亩粮田,实现以图管地。
据宁津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介绍,平台可以根据农作物自身特点,为农作物建立成长模型,引导农民规范生产、科学施肥、合理用药。同时,农民还可以在线咨询农技专家,学习科学种田。
在提供数据监测的同时,当地还延伸功能,今年新开发了“码上丰收”为农服务小程序,上线了农机预约、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等八项功能,实时收集农户种、管、收遇到的难题,有针对的提供个性化服务。
“通过这个为农服务平台,相当于政府牵头来搭建一个供需对接的桥梁,一头收集汇总农户、合作社的需求,一头整合辖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资源,健全农作物耕、种、管、收全链条服务体系,让农户在地头解决农业需求,确保秋粮收获压茬进行,稳步推进,颗粒归仓。”宁津县津城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陈晓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