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2025全国网上年货节>外贸优品

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地方商务部门勇探新路

文章来源:国际商报   文章类型:转载   内容分类:外贸优品   发布时间:2025-01-06 15:05

  日前,全国内外贸一体化试点工作推进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2024年,各试点地区商务主管部门围绕促进内外贸制度衔接、培育内外贸一体化企业、搭建内外贸融合平台、完善政策措施等,积极先行先试,取得阶段性进展,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做法。

  推进内外贸一体化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除了9个试点地区积极先行先试外,全国多地也在根据本地实际,探索着推进内外贸一体化的新路径。

  记者从沈阳市商务局了解到,从2023年年初开始,沈阳市深入实施外贸“破零”行动,聚焦三个重点:一是进一步加强部门携手、关地合作,助力目前以国内市场为主、尚未跨境出海的专精特新、规上工业以及中小企业,熟悉“走出去”流程和规则、风险和保障、降费和融资,助力企业敢于“走出去”、有能力“走出去”、带着保障“走出去”,从而实现外贸进出口业务零的突破;二是助力一直从事线下贸易的外贸企业利用电商平台、社媒渠道、搜索引擎、独立站建设等方式开拓线上国际市场,实现线上跨境贸易订单零的突破;三是助力长期深耕欧美市场的传统外贸企业向新兴贸易拓展业务版图,开拓“一带一路”、金砖国家、中东地区等新兴贸易市场,实现新兴市场零的突破。

  通过开展“破零”行动,2023年沈阳市新增外贸企业216家,新增进出口额11.8亿元,拉动全市同比增长近1个百分点;2024年以来,新增外贸企业302家,新增进出口额20.5亿元;2024年1—11月,实现进出口总额1357.1亿元,其中,出口524.9亿元,增长8.3%,进口832.2亿元,进出口、出口和进口增速分别比辽宁省高2.6、3.1和4.3个百分点。

  这一成绩的取得与当地系列工作的开展密不可分——深入企业精准调研,为企业通堵点、解难点、破卡点。沈阳市、区政府及商务部门开展“一对一”包保服务,每月对全市百户重点外贸企业进行调研,深入了解企业进出口情况,及时解决企业堵点、难点、卡点问题。联合沈阳市财政局、沈阳海关、中信保等单位,与蓝英装备、中铁九局等重点外贸企业开展支部共建活动,增进友谊,加深了解,更好服务企业发展。聚焦企业普遍关切,协助化解三一重装、远大铝业、赛轮轮胎、中航燃气轮机等企业外汇结算、金融支持、通关物流等实际问题。

  开展政策宣讲活动,为企业送政策、送信息、送服务。沈阳市商务局组建服务专班,向“零”外贸企业提供市场分析、政策解读、风险评估、融资服务等多方面支持。如针对东博热工、远程摩擦等企业外贸项目资金短缺、融资授信难等问题,组织安排农业银行、工商银行、浙商银行、中信银行、中国银行、中信保等与企业面对面对接业务,研究多家银行与信保以组合贷的形式融资,为外贸订单的签订和实施夯实基础。

  搭建开拓市场平台,为企业找渠道、找方向、找订单。沈阳市商务局积极“走出去、请进来”,以历史最大规模“政+企”团组形式亮相哈萨克斯坦国际汽配及商用车展和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组织政企代表团组赴俄罗斯、沙特、阿联酋开展经贸对接。举办俄罗斯食品节、中俄(沈阳)经贸合作洽谈会、俄罗斯地方经贸代表团B2B对接会等多场特色活动。助力企业利用春、秋两季广交会,以及东博会、进博会、韩国沈阳周、辽宁省跨国采购洽谈会等经贸会展活动开拓国际市场,展示本市名优产品,对接贸易需求。

  回顾两年来沈阳市组织开展外贸“破零”行动的历程,沈阳市商务局副局长赵卓青感受颇多。

  “商务部门服务企业发展,要尽快减少政企双方信息差。”赵卓青表示,尽管现在网络发达、信息众多,但是外贸企业对政策法规的掌握经常存在零散化、碎片化问题,这样企业错失了许多优惠的政策,找不到开拓市场提升效能的便捷渠道,缺少转化成有效信息资源的有效信息来源,所以有效地传递信息、解读政策,减少政企双方信息差,是商务部门服务企业的当务之急。

  同时,在赵卓青看来,打铁还需自身硬,要锻造过硬服务队伍。商务部门工作人员务必不断提升自身服务能力特别是专业素养,不仅要熟练掌握服务企业的技术辅助手段,更要精通国内外经济贸易规则规制,及时跟进外贸市场前沿动态,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经贸环境中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真正成为服务外贸企业发展的行家里手、业务能手。

  此外,要部门通力合作形成强大合力。赵卓青表示,服务外贸企业发展涉及海关、税务、财政、外事、银行、信保等众多部门,环节多、链条长,只有打通部门壁垒,做到高效协同,才能形成强大合力,有效帮助外贸企业抢时间先机、抢要素资源、抢国际市场。(本报记者 魏 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