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国际加征关税变局,线上线下的商家都在出手,帮助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对接国内市场。上周五,上海举行电商助力外贸拓内销对接会,助力16家国内主要电商平台和近80家外贸企业现场对接。4天时间,埋下的种子已经开花结果。
记者来到一家专做五金工具出口的上海企业位于松江的成品仓库,只见集卡装柜区有些冷清。受加征关税政策影响,原本要发往美国的货品还躺在货架上。此前,美国曾是这家企业最大的单一市场,营收占比达40%。“以前都是停满的,车有时还换不进来,得在外面等着。最近车子比之前少了很多。”拓为成品仓库负责人杨中园说。
不过,仓库楼上的区域却是另一番景象。摄影师正忙着为产品拍摄“定妆照”,准备在线上新。四月以来,在平台扶持下,外贸产品在电商平台“上新”不断提速。拓为京东店铺运营张菡莹介绍:“以前光审核就要半个月,然后审核完,确认通过之后,我才能把这些产品送仓,送仓又要时间,所以时间还是比较长的。现在就是一边审核一边入仓,这个产品我只要提报上去,一周内就可以做到已经在前台上线了。”
企业也积极调整策略,准备利用这些电商平台的大数据,快速在国内市场打开局面。拓为品牌内销经理徐磊乐观地表示:“随着当前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的市场对于我们制造业企业来说也是越来越重要,未来三年,我们争取可以把内销份额提升到占集团销售额的10%左右,共同去研发、生产、制造一些更符合国内消费者需求的产品。”
还记得上周五,上海为16家国内主要电商平台和近80家外贸企业办了一场对接会,助力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现场可谓热火朝天。没想到,才过去四天,已经有上海外贸企业在i百联平台正式开店了,因美国订单取消而滞销的一批锅具在“外贸拓内销”专区正式上架销售。“周五上午我们刚做‘相亲’,然后星期一就‘扯了证’,今天就已经把孩子都‘生了’,这速度实在是太快太快了!”喜时电商总经理顾燕这样形容。
“相亲”能如此高效,得益于平台为外贸企业开设的“即交即审”绿色通道,它帮助商家尽可能简化操作。喜时电商专员杨洁说:“以前一个小时只能上四个品,平台这次是开了批量上传的入口,一次性地在后台导入进去,省掉了我们差不多三天的工作量。”
据了解,后续平台还会在流量上给予倾斜,并在佣金、回款时间等方面都提供优惠政策。百联全渠道电子商务公司采销总部总经理董宇婷介绍:“不同的类目有不同的佣金减免,最高能减免50%,同时我们也减免了半年到一年的平台使用费,并缩短账期,从原来的45天缩短到现在15天,这样可以为企业回款结账缓解资金压力。”
不只是线上平台,线下商家也在兑现对接会上的承诺。环球港快速腾出了商场里一块人气颇旺的区域,开设了出口商品展销会,免费请来对接会上有意向的外贸企业来设摊。一批本来要发往美国的杯子被直接摆上了花车,吸引了一波又一波顾客。“本来还有点纠结的,知道有这样的故事,看到有这样好的产品,我就毫不犹豫买了。”“比较别致,比较特别,也算支持一把国货吧。”顾客们纷纷表示。现场一位工作人员统计称:“早上到现在5个小时差不多卖了20几个,算卖得挺好的。”
免费“练摊儿”效果不错,也让企业决定尝试进一步拓展内销市场。“可能要准备开旗舰店,和文旅合作会出一些联名款产品。”上海清水日用制品公司副总经理张晓娜说。
展销会将持续至五一假期。商场表示,后续会提供更多资源,向外贸企业敞开大门。“后面陆续也做了场地规划,先开展销会,再开快闪店,再合作进驻开正式的店。”月星集团副总裁许惊鸿透露计划。
应对经济格局变化主动布局,上海正拿出真招实招,助力外贸企业拓宽内销渠道。政府部门、企业自身与线上线下平台正形成合力,为外贸企业注入销售新动能。前景广阔的国内市场,正是外贸企业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底气和信心所在。(看看新闻记者: 何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