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至17日,“徽动消费·皖沪共融”——上海“五五购物节”安徽专场暨外贸优品中华行(安徽站)活动举行,《央视新闻》、《经济日报》、《光明日报》等央媒进行了报道。
搭平台、聚资源 皖沪按下外贸优品转内销“加速键”
5月11日,由安徽省商务厅、合肥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徽动消费·皖沪共融”——上海“五五购物节”安徽专场暨外贸优品中华行(安徽站)活动启动大会在合肥举办。活动现场设置了75个特色摊位,同步组织安徽外贸优品、老字号、好网货、长三角优质商品等促销活动。
经济日报
优品展销促融合
5月11日至5月17日,以“徽动消费 皖沪共融”为主题的上海“五五购物节”安徽专场暨外贸优品中华行(安徽站)活动在合肥举办,共有30余家外贸企业参展,展品涵盖服饰、箱包、化妆品等。“在繁华商业区开展活动,便于市民亲身体验,实地购买安徽外贸精品。”安徽省商务厅市场体系建设处二级调研员喻纲说。
合肥市民郭小丽从摊位上买了许多日用品,“价格不贵,图个新鲜,打算试试”。这样想的市民不在少数,在安徽工艺贸易进出口有限公司摊位上,人们正在挑选雨靴。“消费者很喜欢样式新颖的鞋帽。没多大一会儿,我们摆摊的销售额已有近千元。”该公司董事长汪晶说。
作为深耕外贸领域的企业,安徽工艺贸易进出口有限公司主要面向欧美、东盟市场出口,出口额占营收的85%以上。在外部环境波动的背景下,做深国内市场对冲不确定性已成为企业的重要战略方向。“外贸转内销并不容易,国内外标准不一致,消费者偏好不相同,甚至还可能有版权问题,都需要重新适应。”汪晶认为,摆摊能让消费者直观感受到外贸商品的质优价廉,有助于企业开拓国内市场。
多家外贸企业表示,将继续参加此类活动,与线上电商平台、线下流通企业合作,逐步拓宽销售渠道,持续做优国内市场。“外贸多为订单化生产,内销更依赖库存式生产,需要调整渠道、重塑品牌。”安徽嘉斯特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樊春城说,展会活动能增强同行交流,为企业后续合作打下基础。
安徽省商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弘强表示,聚焦内外贸一体化,安徽持续加强政策支持,助力外贸企业持续开拓国内市场。
在供需匹配方面,通过举办外贸拓内销对接会,引导18家大型电商平台和内贸流通企业发布帮助外贸企业拓内销优惠措施,370余家内外贸皖企进行对接洽谈。此外,计划在茶博会、阜阳投洽会等展会上专门设立外贸优品展区。
在渠道拓展方面,支持外贸产品“进商场、进超市、进电商平台、进商业街区、进高速公路服务区、进机关企事业单位”。例如,红府超市、六安百大金商都等设立外贸专区专柜;京东已上线145家安徽外贸企业,交易额近2000万元。
在标准贯通方面,推动内外贸标准和检验认证衔接,计划2025年支持企业主导和参与制定国际国内标准120项以上,扩大“三同”产品覆盖至一般消费品和工业品,打破“出口转内销”壁垒。
光明日报
“外贸优品中华行”走进安徽
日前,由安徽省商务厅、合肥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徽动消费·皖沪共融”——上海“五五购物节”安徽专场暨外贸优品中华行(安徽站)活动在合肥启动。
活动以“1+16+N”为框架,即举办1场启动仪式、全省16个地市同步配套开展特色促消费活动、有关行业协会和机构组织开展N场特色主题活动,在全省范围内掀起为期一周的促消费热潮。
活动发布了百家消费新场景、安徽省精品旅游路线、安徽省首店经济情况以及安徽省帮助外贸企业拓内销有关措施。现场还设置了75个特色摊位,同步组织安徽外贸优品、老字号、好网货、长三角优质商品等促销活动,带动形成促消费氛围。
近年来,安徽在消费领域不断创新突破,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了更多优质产品和服务,为企业发展创造了更广阔空间。与此同时,沪皖两地消费市场互补性强,经济联系持续紧密,长三角地区消费新高地正加速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