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美不再只是女生的追求,舍得为“颜值”花费也不再是一二线城市的“专利”,在多个机构的研究报告中,生活美容服务业消费展现出了如上的新趋势。
11月22日,美团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生活美容行业发展报告(2020)》显示,2020年中国生活美容服务业(不含上游美容用品制造行业)的市场规模约为6373亿元,线上化率只有1.5%,有巨大提升空间。预计到2025年,中国生活美容服务业的市场规模将达到8375亿元,线上化率提升到9.6%左右。
而随着网络数字技术的发展,生活服务电子商务平台正在从多个方面为美业发展赋能。在互联网化的带动下,下沉市场美业的在线化率迅速提升,根据美团平台大数据,平台中2019年低线城市的活跃商户数量增长率远高于高线城市,这从侧面反映出下沉市场中美业在线化率的迅速提升。与此同时,《报告》发现中国男性正在进入自我宠爱、精致优雅的型男新时代。欧睿咨询数据显示,2016-2019年间中国男性美容市场的零售额年均增长13.5%,远高于全球平均5.8%的增长水平。美容、美妆等领域的男性消费市场正在快速打开。
这一趋势也在近日出炉的《2020年新白领消费行为研究报告》中有所体现。由广发银行发现精彩App和艾瑞咨询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消费领域“重女轻男”现象渐被打破,“他经济”渐成风口。目前,越来越多的新白领男性尝试医美,对于他们而言,医美和健身一样,都是变美的方式。医美人群中30%为男性,每月投入过千与女性持平。
而在京东与唯品会联合发布的《中国两性消费趋势报告》更显现了当下中国消费升级语境中一个重要趋势--去性别化消费,即随着男性自我形象管理意识的提升和两性分工的变化,传统基于性别标签定义的消费需求正在发生改变,消费的性别边界正在逐渐模糊。
在受访群体中,有72.73%的男白领尝试过面部护理;58.8%尝试过水光针、热玛吉、光子护肤等医美小手术;46.52%尝试过纹眉、纹眼线、种睫毛等纹绣服务;40.73%尝试过美甲,其中仅有4.14%的男白领没有尝试过以上任何服务。
美业不仅不分性别,为了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美业市场也更进一步细分。以美发行业为例,标准化的“快剪”简单服务模式快速崛起:“快剪”经营模式的最大特点是“化繁为简”,只瞄准剪发基本业务,不洗不吹不烫不染,价格低且统一,时间迅速,广受对理发要求不高的男性、老年人等消费群体的欢迎。近几年涌现出一些大型连锁快剪品牌,有的品牌连锁规模已迅速扩张到数十、数百家。同时,个性化的“亲子”发型店正在兴起。随着收入水平的提升和育儿观念的更新,宝妈奶爸对婴幼儿相关产品的支付能力和支付意愿都不断增强。“亲子”发型店的装修、理发工具、洗护用品都是婴童专用的,婴童理发师除了拥有过硬的理发技术外,还需要有足够的耐心,甚至掌握必要的儿童心理学和儿童行为学。目前,“亲子”发型店尚处于起步阶段,未来发展可期。
在针对线上、线下美业相关从业人员回收有效问卷2965份,并深度采访了50余名行业专家和企业负责人后,《中国生活美容行业发展报告(2020)》认为,遵循趋势,生活美容服务业面向未来应重视完善生活美容服务业系列行业标准;加强对美业从业人员的职业教育;大力推进生活美容商户的数字化改造和创新发展。
调研发现,经营成本高、客流量低和人才不足仍是生活美容服务业商户面临的主要困难。具体来讲,有近半数的受访商户认为“房租水电费用上涨”制约门店发展,而“高级技术人才稀缺”和“招人/留人难”两项紧随其后,“互联网平台利用不够”也成为美业商户面对的经营难题。
由此,报告建议在引导美业企业积极与高职院校合作,参与到人才培养目标制定、课程体系设置和实践教学等环节的同时,通过校企联合、“半工半读”等方式培养更多美业熟练技工,加强订单、定向和定岗式培训。政府可通过减税、政府购买服务或者补贴的方式予以一定扶持。此外可借助平台力量,如美团大学旗下的美业学院启动了“美业数字化人才培养计划”,开设初级、中级、高级培训课程,取得了良好成效。未来可推进平台企业与生活美容商户、院校等共建“产教融合”培训模式,为我国生活美容服务业输送高素质的从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