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在西宁市城中区的青海朝阳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物流中心,整齐排列的一台台红色涂装京东物流车因一场小雪车顶泛白。基地资产管理公司总经理宫彩飞指着一辆正在装货的长挂车对记者说:“这些车辆是要往平安等西宁周边较近县域发货,发往海西、玉树等较远地方的车早上就出发了。”
据记者了解,青海朝阳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作为青海省唯一的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不断探索完善电商物流服务体系,服务电商双创,探索商业模式创新,正成为引领和推动区域电子商务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
紧抓物流体系建设
物流是电商发展的基础,也是产品“上下行”的关键所在。据青海省商务厅建设处处长王忠文介绍,目前,青海省具备物流功能的相关企业共计138家,冷库总规模达到40万吨,全省冷库及冷链运输车辆等基础配套逐步完善。
据了解,朝阳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主要设置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线下体验中心、青海省电商大数据监测平台、青海省消费扶贫基地、青海省网红培育基地、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孵化中心、青海省农业产品上行集散中心、京东物流城市仓和京东物流云仓六大功能模块。
为推进基地建设,青海省商务厅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基地建设领导小组,由主管厅长担任组长,协调各方资源,整合三通一达、京东等物流企业,带动全省三级物流体系建设。”青海省商务厅电商处处长马俐介绍说。
京东的入驻,给青海物流带来了极大提升。“整个仓都是京东的,在西宁市区能做到上午11点前下单,下午送达。”宫彩飞在智能仓储间介绍说:“京东销售到青海的所有商品都在这里集散,既有专线,也有调配。这个封闭的正在施工的智能仓库面积大概有3000平方米,采用机械手臂、机器人进行操作,实现全自动分拣。”
宫彩飞提出基地将通过四到五年时间进行物流整合,提升快递量,降低每单成本,从而增强青海电商竞争力。“以前物资进出成本高,制约了青海电商发展步伐,中小微企业也很难通过电子商务成长。通过建设物流产业园,目前西宁市物流成本已经降低了30%~40%。我们计划建设西宁冷链中转仓,实现二次冷链存储,解决生鲜运输的时效性、安全性问题。”宫彩飞说。
据了解,通过成功引入京东物流西宁TDC仓,园区日均配送单量达到3万多单,商品流通率、配送率明显提升。2019年,青海省发往外地快递包裹达到1582万件,同比增长15.66%。
“依托青海朝阳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二期)建设,进一步完善落地配本地仓储,打通省至市州、县的干线物流和县至乡镇、村支线物流网络,构建适应电子商务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快递物流服务体系。”马俐说。
共建产业生态激发电商新活力
“我们建设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就是为了立足西宁,辐射全省。”据马俐介绍,2018年,全国100家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评选中,青海朝阳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名列第十八位,居西北五省区第一。2020年,基地实力从2019年的全国B类,跃升到A类序列。
为了提高基地建设水准,青海省商务厅一方面派出精干团队赴江浙沪皖学习先进经验,培育孵化企业;另一方面积极吸收孵化电商企业,对接产业链资源,扶持企业发展壮大。比如基地内的诺蓝杞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用四年时间发展成为年销售额几千万元的“电商+种植”企业。“类似诺蓝杞、小西牛老酸奶这样的企业,基地已经在三四年内成功孵化了七八家,还带动了100多个大学生成功创业,成立了电商公司,部分孵化项目已经有了自己的品牌,成为基地入驻企业。”宫彩飞说。
据了解,朝阳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以“共享工厂模式”集中解决玉树地区电商企业无资质、无认证、品牌标准化建设程度低等问题。通过政、企、合作社和农户四级联动,带动地方产品整体发展,还延伸出“共享工厂+合作社”或“共享工厂+贫困户”的经营模式。宫彩飞认为,只有通过规模化、集中化、品牌化,才能实现地方特产溢价回归当地。
为突出“双创”引领,基地还开展了大量培训、孵化工作,为青海电子商务发展营造良好生态。随着直播站上电商“风口”,青海特色产品直播人才培育基地的功效也逐渐显现,基地14个场景式直播间,每月可承接1300场直播活动,同时建有网红培训室,利用专业推手培育特色IP、培养直播人才,引领流量资源,助推青海省农产品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