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电商动态

青海:推进电商进农村 助力脱贫攻坚战

文章来源:国际商报   文章类型:转载   内容分类:电商动态   发布时间:2020-12-14 11:15

  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省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电商培训中心调研时表示:电商作为新兴业态,既可以推销农副产品、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又可以推动乡村振兴,是大有可为的。青海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稳步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工作,不断完善农村电商物流体系,深入开展电商扶贫助农,加强特色农畜产品销售,为农牧民脱贫致富注入了充沛能量。

  “上行”“下行”都要行

  “互助县是青海省第一批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之一。全省已有6批44个县(市、区)相继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建成29个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233个乡镇服务站、1464个村级服务点,三级物流体系逐步贯通。”青海省商务厅建设处处长王忠文向记者介绍说,“整合邮政、京东、三通一达等物流快递资源,工业品下行、农产品上行双向流通渠道进一步畅通。”

  走进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县电商扶贫服务中心,前台的电脑显示器旁一左一右放着两个二维码,分别标注着上行服务中心、下行服务中心,在中心的绣产品展销区,带有浓郁青海特色的民族刺绣服饰产品有序陈列,将通过互联网“飞进”千家万户。互助县电子商务服务中心承办单位互助县乐村淘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成虎介绍,互助县已建立镇级电商物流配送中心18个,村级电商服务点232家,其中118个是贫困村。

  物流体系不断完善,让当地特产更容易走出高原,走向更广阔的市场。“我们这里主打牛羊肉、青稞制品、中药材、盘绣产品四大系列,还有互助县的土豆非常有名,我们就既对接个体消费者也对接批发商,今年已发出去近400吨土豆。还推出了当地的白牦牛肉,因肉质细嫩鲜美,市场销售也很好。”张成虎说。

  据了解,为了更好地促进地方特色农产品上行,青海农村电商正在积极探索品牌化、集约化、规模化道路。在张成虎的办公室,他拿着一个标有“最美互助”的白牦牛肉包装盒对记者说:“我们已经注册了醉美互助、醉美土乡、土乡山耕、虹乡乐土、百谷丽土五个品牌,并完成品牌LOGO、宣传片、吉祥物、产品包装设计等工作。”

  来到互助县电子商务服务中心镇级物流配送总仓,一辆白色的箱式卡车正在装配货物。“这是往乡镇配送的车,我们把农村电商村级服务点建在村里的小卖部,联系百货的商家入驻到我们的平台上,小卖部在平台上下单,由我们镇级物流配送下去,小卖部的进货成本下来了,同时也把快件带下去了,有效解决了青海乡村之间距离远、物流成本高的问题。”张成虎指着卡车说,“我们建成了县、镇、村三级物流体系,每天都往下配送货物,方便了群众消费购物。特别是今年疫情防控期间,村民都不出门,镇、村级服务站点直接把货物送到他们家门口,为保障农村牧区物资供应发挥了重要作用。”

  拓宽脱贫致富之路

  在农村电商综合示范工作中,青海省结合不同地域的经济特色、产品特色、电商发展基础等因素,研究并实施不同的帮扶政策,挖掘当地潜力,激发当地经济发展自身活力,带动更多农牧民就业增收。譬如,玉树州市建立当地优势农牧产品的共享工厂,采取“共享工厂+合作社”或“共享工厂+贫困户”的经营带动模式;同仁县打造共享品牌产品“糕源”牌黄果梨果糕、酸奶味黄果梨果粒、“稞稞人生”牌青稞饼干等共享品牌产品。

  在互助县,也有不少农牧民依靠农村电商脱贫致富。在该县五峰镇上马村的农村电商村级服务点,负责人刘世兰说:“我是一个农民,只上过几年小学,没有什么文化,2018年县里电商服务中心举办电商培训班,鼓励农民创业,我就参加了培训。”

  刘世兰告诉记者,农村电商改变了她的命运,她现在已是家里的顶梁柱。2019年直播很火,她又干起了直播,每晚7点到10点直播卖货,现在已经开了3个账号,共有一万多个忠实粉丝。她笑着说:“虽然很辛苦,但每年有十几万元纯收入。”

  近年来,互助县电子商务服务中心积极探索“电商+专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优先收购贫困户农产品、手工工艺品,促进了贫困户收入增长和贫困村产业发展,带动6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土猪、土鸡等畜禽养殖产业,人均增收1800元以上。在互助县各个站点,吸纳残疾人和贫困户就业就有34人。

  通过电商进农村工作,青海省为贫困地区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及农户产品在品牌培育、电商孵化、就业创业等方面赋能,累计实现网络零售额7.9亿元、农畜产品上行额4亿元,培训建档立卡贫困人员1.65万人次。今年以来,青海省商务厅深入开展电商扶贫助农活动,开展“享网购”系列线上促消费活动,举办首届青海冬虫夏草鲜草节,举办中国青海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品牌推介洽谈会暨电商扶贫青海行活动,有力推动电商扶贫助农,取得了较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