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电商新闻

我国新型消费发展向好活力释放

文章来源:中国商报   文章类型:转载   内容分类:电商新闻   发布时间:2025-09-26 10:48

  眼下,新型消费蓬勃兴起,新业态、新场景、新模式已然成为引领消费潮流、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动能。近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表示,随着数字技术和新型消费场景深度融合,线上消费、新型消费发展向好。

  激发新活力

  事实上,新型消费对经济的赋能作用,早已超越单一的销售额增长,呈现出“消费扩容、产业升级、活力释放”的多维价值。专家认为,大力发展新型消费会成为今后一个时期拉动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

  业内人士表示,在促消费层面,新型消费既激活了存量潜力,又开辟了增量空间。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升级也是促进新型消费的手段之一。中央财政通过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将补贴范围从传统家电、汽车拓展至手机、智能家居等12类产品,截至2025年6月已带动销售额突破1.6万亿元,惠及4亿人次,推动上半年家电类零售额同比增长30.7%。这种“扩围+提效”的双轨驱动,让沉睡的存量资产转化为现实消费力。

  同时,新型消费也是激发经济活力的新动力之一。

  在供给端,新型消费促进产业向绿色智能化转型,新能源汽车置换占比超50%、一级能效家电销售占比达九成的数据,印证了消费升级与供给优化的正向循环。

  在场景端,即时零售、VR赛事直播、非遗市集等新形态不断涌现,预计到2030年即时零售市场规模将突破2万亿元,成为增速最快的消费赛道之一。

  在地方层面,“苏超”赛事带动的体育消费、县域电商激活的乡村市场,让消费活力从中心城市向基层延伸,形成全域共振的发展格局。

  多样化需求

  近年来,零售与电商的创新正在提高消费效率和购物体验;内容创作与知识付费的兴起,使得消费领域扩展至精神文化和知识层面;生活服务与体验式消费的流行,让消费者更倾向于为便利和体验支付费用新型消费是指基于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形成的消费行为和消费方式,具有内容多样化、方式智能化、场景创新化和理念健康化等特征。

  新型消费规模的扩大与品质的提升,其背后原因包括多方面。专家认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新型基础设施构建、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消费主体结构变化、政策环境持续优化等。下一步,国家政策层面将继续优化新型消费市场环境,新一代信息技术持续深度融合,智能化产品和服务不断涌现,新型消费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业内人士表示,年轻群体敢于尝试、探索新事物,消费观念不同于老年人,是新型消费的重要推动力。新的技术依托场景变现,精准捕捉年轻人需求,打造新型消费产品和业态模式,推动市场发展。但新型消费发展的核心问题是供给不足,要不断丰富产品与服务以满足个性化、多样化需求。

  另外,消费者更加注重情绪满足和感受体验。专家表示,当代消费者已从购买商品转向直接购买情绪价值,剧本杀、城市漫游、宠物经济等业态的崛起,正是这一趋势的体现。健康消费、文化消费的快速增长,彰显了新型消费对美好生活需要的精准响应。

  仍存发展空间

  值得关注的是,尽管新型消费发展势头迅猛,但在规模扩张背后也面临着区域失衡、供给不足、监管滞后等“成长烦恼”。

  区域发展的“数字鸿沟”较为明显。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农村互联网普及率虽达65.6%,但与全国78.6%的平均水平仍有明显差距,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的薄弱让农村新型消费潜力难以释放。在部分偏远地区,智能家电售后网点缺失、即时零售配送半径不足,导致政策红利难以触达。

  业内人士表示,新型消费的核心问题是供给不足,个性化、高品质服务的缺口尤为明显。当前市场上,同质化的智能产品充斥货架,而针对老年人的适老化智能设备、面向专业群体的定制化服务却供给短缺。同时,企业对政策补贴的依赖度较高,在以旧换新等政策实施中,部分企业更倾向于“蹭补贴”而非投入技术创新,长期来看不利于产业生态优化。

  另外,监管体系的适配性不足则带来新的风险点。专家提出,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问题需求重点关注,跨部门协同机制也需求加强统筹,如养老服务的数字化转型涉及民政、卫健、科技等多个部门,统筹协调不足会导致资源分散。

  着眼于“十五五”新型消费高质量发展,专家建议,应该多管齐下、精准施策。创新制度供给,建立“负面清单+动态调整”机制并试点“监管沙盒”,破除跨地域或跨行业之间的人为壁垒,为新型消费领域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提供弹性发展空间。

  同时,夯实数字基建,通过“算力网络下乡”和构建合规数据流通平台,破除城乡居民之间、不同数字技能群体之间、境内外数据要素流动之间的技术与应用壁垒,弥合“三重数字鸿沟”。

  专家表示,从政策红利到市场活力,从技术创新到生态构建,新型消费的发展之路既是内需扩容的进阶之路,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转型之路。让更多的个性化消费需求得到精准响应,新型消费的未来将越来越好。(记者 王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