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间的朋友们好,欢迎大家多多下单,助力开封消费扶贫。”8月9日上午,在祥符区范村乡张田村,记者看到仓库里堆积如山的红薯,电商带头人时志恒正带领着工人们分拣、打包,码的整整齐齐的快递包裹正等待着搭上物流货车,走向全国各地。而在其办公室,“主播”正在卖力地推销着红薯,并不时介绍着红薯的特性,一张张订单纷至沓来。在不远的另一个村庄——万隆乡金箔杨村,“主播”朱成凤也通过直播平台在销售红薯,打印机正忙碌有序地打出一张张 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时志恒、“主播”朱成凤繁忙的状态,只是2020年以来开封直播带货火爆场面的九牛一毛,但足以彰显开封本地农特产品线上受追捧程度,电商“直播带货”正悄然开拓了开封农特产品网上销售新途径。
开封地处黄河下游平原,土壤肥沃,物产丰富。兰考蜜瓜,杞县大蒜,尉氏县咸鸭蛋,通许辣椒,祥符区花生和红薯等具有本地特色品牌农产品以其品质优良而闻名全国。2020年以来,受疫情影响,线下交易受到冲击,于是传统企业主、新型农业主体、返乡农民工和创业大学毕业生等纷纷将目光转向电商销售这一渠道。加之,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收官之年。返乡创业者在自身发展的的同时,也在为贫困户增收出谋划策,或是提高贫困户农特产品收购价格,或是吸纳贫困户务工就业。
据了解,开封市像时志恒、朱成凤这样的电商扶贫带头人有470多人、电商企业有40多家,他们致力于创业,通过电商直播的途径,卖力网销家乡农特产品、吸纳贫困户就业增收。尉氏县的河南省田誉利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为周边村民提供就业岗位超过220个,其中包含10家贫困户22名贫困人员。同时,以高于市场价0.3-0.5元的价格收购祥符区贫困户种植的红薯,带动50多户贫困户脱贫增收。杞县的开封市未果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为周边村民提供分拣、包装、运输等就业岗位累计超过100个,其中包含12名贫困人员,人均日收入150元左右。
出台系列支持电商发展政策措施
“直播带货”带动农特产品销售火爆,激活了本地经济,落实了“六稳”“六保”任务,背后离不开开封市对电子商务的政策支持。近年来,开封市先后出台了《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意见》《开封市电子商务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试行)》《开封市促进电子商务发展实施办法》《开封市商务领域做细做实消费扶贫行动方案》等政策文件,市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的电子商务专项发展资金,已连续5年对电子商务示范企业、人才培育、园区建设等进行表彰奖励和政策支持。有效激发了电商创业就业的良好氛围。
着力培育本土农产品网红主播
今年1-7月份,开封市组织电商企业、种植大户、基层领导干部、传统企业主、新型农业主体、人民大众等人群,参加省商务厅组织的多期抗“疫”助农电商培训公益课。同时联合拼多多、快手、抖音等国内知名电商平台,围绕“农村电商与直播经济”“网红直播如何利用电商平台带货”“如何利用自媒体发展农村电商”等内容,通过线上钉钉群和线下面授等形式,共举办电商培训72场,免费培训各类人员5782人,其中有能力有意愿的贫困人员540名,培育了“泥土的清香”“80后村支书”等一批本土农产品网红主播。
打造本地特色农产品知名电商品牌
近年来,开封市积极动员组织电商企业与淘宝、字节跳动、拼多多、网易等平台对接,不断加大对店铺运营、产品升级和品牌维护等方面的投入,利用快手、抖音等现代电商媒体手段,不断加大本地特色农产品电商品牌打造力度。“汴都铺子”“果玥生鲜”“田誉利”“轶诚农家”“慧乡农”等一批本地品牌逐渐崛起。兰考乐器、蜜瓜,杞县大蒜,尉氏县咸鸭蛋,通许辣椒、洋葱和土豆,祥符区杂粮、花生和红薯等具有开封本地特色的品牌农产品网络知名度越来越响。
开展多种形式的网络直播带货活动
今年以来,开封市各县区先后开设了38个直播间、建设了12个直播基地,举办了485场农产品网络直播带货活动,其中,县区领导参加了13场次直播活动,先后邀请到了张庭、徐峥、陶虹等知名人士和“泥土的清香”“开封展昭”“80后村支书”等本土网红,集中展示了本地大蒜、兰考蜜瓜、血桃、花生、万寿菊、鸭蛋等几十种农特优产品,直播带货总金额突破3317.4万元。兰考县、祥符区、杞县、尉氏县等县级领导和全国道德模范郭建华纷纷走进西瓜视频、淘宝、拼多多等直播间,为本地大蒜、鸭蛋、蜜瓜、花生等农特产品代言推销。祥符区半坡店乡大邢庄村党支部书记毛春风《“80后村支书”直播卖大蒜三天“爆单”》的信息在网上广为传播,社会反响很好。杞县电商产业园区,每天有6个直播间供电商企业不间断直播,直播种类涉及大蒜、玉米、大米、小米、化妆品、蜜瓜、服装、门帘、铝型材门窗等,日均网销大蒜量达50万斤,目前累计销售大蒜达3000余万斤。预计2020年全年能完成6000到7000万斤农产品销售。
据统计,2020年1-7月份,开封市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额达27.63亿元,其中,农产品网络零售额7.17亿元,带动贫困人员增收800多万元。